摘要:本文对白芍的主要功能、生物特性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对白芍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留种进行了详述,并对白芍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白芍种植研究
白芍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药典》2000年版收藏,为毛莨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Pall 的干燥根。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山东等省,尤以安徽的“亳芍”产量大,品质好、**中外。
一、白芍的功能
白芍,又名亳芍,芍药, 白芍以根入药,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等功能。主治肝阳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胸胁疼痛、阴虚血热失血、盗汁、月经不调、行经腹痛以及高血压等症。较近,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徐叔云教授对安徽名药白芍与人参进行比研究,发现白芍与人参均有抗应激、抗疲劳、镇静、增进学习和记忆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动,抗辐射、抗肝毒性、抗炎等作用,而白芍却在镇痛、**乙型肝炎、改善睡眠等方面优于人参。
二、白芍对种植环境的要求
1. 形态。多年生草本。株高60~100cm。根粗肥,圆柱形或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白色或微带粉红。茎丛生直立,紫色或青紫色至充足、雨量中等的环境;耐寒性强,在-20℃气温下能露地越冬;也能耐热,在42℃高温下能越夏。喜湿润,但怕涝,水淹6h 以上时,全株枯死。对土壤要求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中性至微碱性的砂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故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少。
1. 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 2~4 个,芍药芽下留2cm 左右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10 月种植,按行株距50cm×30cm 穴栽,穴深 10cm 左右,每穴放芽头1个~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cm 左右,盖实。每hm2栽 37500 株左右。
2. 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